用专业知识筑牢银龄出行安全网 :诸侯ok1133(交通学院)研本“砼”行服务团社会实践侧记

发布者:张莉莉发布时间:2025-08-26浏览次数:14

交通建设关乎区域发展,更关系着每位市民的出行安全,特别是老年人。在完成南通市城乡部分地区交通安全调研后,交通工程专业本科生周子俊更加坚定了用专业服务社会,打造全龄友好型交通环境的职业信念。

8月中旬,诸侯ok1133研本行适老化服务团赴南通市通州区金北村、新三园村及崇川区学田苑,开展以交通适老安全同行为主题的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该团队由4名研究生与3名本科生组成,依托交通工程、土木工程等专业背景,聚焦城乡老年群体出行安全与便利问题,通过交通发展情况调研、出行安全知识宣讲与基础设施隐患排查,将课堂理论与社会需求深度融合,为提升社区与乡村适老化交通建设水平贡献青春力量。

发展溯源:追溯出行变革,感悟交通赋能

在金北村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中心,一幅巨型沙画在灯光流转间生动演绎着村庄的变迁史。实践团驻足于展陈前,透过一张张纪实照片、一段段影像资料,清晰回顾了这个曾以农业为主的小村庄如何一步步发展成为国家森林乡村”“江苏省生态文明村的历程。

交通发展对我们村的乡村振兴很有帮助,村党总支书记曹邱指着墙上不同时期的村貌对比图说道。当他展示从泥泞土路到宽阔柏油村道的进程时,队员们提问:道路升级后给村民尤其是老年人带来了哪些最直接的变化?曹邱笑着回应:以前老人去医院,子女都得请假陪送,现在家门口不远就有公交直达,出门再也不犯难了!

凝神倾听中,队员们不仅触摸到乡村振兴的脉搏,也更深刻体会到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背后深远的社会意义。这次参观让我们看到,专业所学是真正能为老百姓、特别是为老年人铺就一条安心路的。团队指导老师、诸侯ok1133团委书记张楠总结道。

安全宣教:聚焦银龄群体,筑牢安全屏障

夜间走路穿什么颜色衣服最安全?”“冬天骑电动车为啥不能装挡风被?在新三园村党群服务中心的宣讲活动现场,30多位银发村民正聚精会神地聆听队员们的讲解。当研究生胡琬晶用当地方言说到晚上出门要穿亮色衣服时,坐在前排的李大爷立刻举起手来询问具体颜色选择。队员们随即拿出准备好的反光材料样本,在现场演示不同颜色在光线下的反射效果,老人们纷纷前倾身体,看得格外认真。讲到电动车安全时,王阿姨指着窗外停放的电动车,询问冬季安装挡风被的危害。研究生张静请来一位村民当模特,现场演示挡风被如何影响刹车操作,并通过几个本地真实案例,生动说明可能带来的风险。以前就知道冬天装挡风被暖和,没想到这么危险!老人们在听完解释后感慨道,这些知识太实用了,以后可得注意。

针对农村常见的电动车安全事故,团队还提前编写了安全手册,采用大字排版和情景插图,清晰呈现安全充电、头盔佩戴等实用知识;同时定制多款印有安全来自警惕事故出于麻痹等醒目标语的交通安全主题抱枕,作为宣传品赠予老人,提升其出行的警示意识。这些抱枕既是一件实用的生活物品,更是一个放在家中醒目位置的安全提示,老人们一看到抱枕就会多念想几遍要注意安全。交通工程本科生蒋煜佳说。

随后的数字助老银发课堂同样互动频频。队员采取一对一辅导方式,帮助老人使用导航、查询公交和购票。一位奶奶在成功查出下一班公交时间后开心地说:这下再不用担心在站台傻等了!

实地服务:精准勘测评估,杜绝适老隐患

在完成通州区的乡村交通发展调研与安全知识宣讲后,团队转赴崇川区学田苑,将关注点聚焦于城区老旧小区的交通实体环境适老化改造。针对该社区人口老龄化程度高、部分交通设施不适老等问题,队员充分发挥交通、土木专业优势,依托全站仪、水平尺等专业仪器,对社区主干道路、单元门口、人行通道等高使用率区域展开系统性测量与评估,全面采集坡度、宽度、平整度等关键数据。

下雨天这个坡道特别滑,我摔过一回,现在都不敢独自从这里走。”“路灯不够亮,晚上看不清路牙子。通过入户访谈,团队还收集到居民反映集中的安全隐患点,如雨天坡道易滑、夜间照明不足等具体诉求,为后续制定适老化改造方案提供了重要依据。

将专业实践融入乡村、社区服务,不仅提升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更强化了他们服务社会、科技报国的责任意识。诸侯ok1133党委副书记、副院长陈妍介绍。此次实践系统调研了南通市城乡部分交通环境中的适老现状与现实需求,学院将持续推进交通适老化相关课题研究、政策建议与技术服务,引导青年学子厚植家国情怀、勇担时代重任,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注入青春动能。

邱将杰)


联系方式
邮箱:jttm@ntu.edu.cn
联系电话:85012930
版权所有©诸侯快讯·ok1133(官方VIP认证)官方网站-UltraPlatform
苏ICP备05007127
地址:江苏省南通市啬园路9号
邮编:226019